🍄樂愛生活手札: 2011.07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07/31

讀者10問:吳寶春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文.


講義雜誌 │ 2011-05-01 何世芳採訪


讀者10問:吳寶春
在接連奪得國際麵包大賽優勝之後,吳寶春不但被稱為「臺灣之光」,讓麵包師傅重拾職業尊嚴,更成為校園、企業最受歡迎的演講者;目前,他已在高雄市開設了首家麵包店,未來還計畫在臺灣各大都會拓點(最多北中南各開一家),並嘗試進軍海外市場,期待成為「全世界最會做麵包的企業家」。





得獎、成名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二○○八年,我與曹志雄、文世成組團,參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運動會」之稱的「樂斯福盃麵包大賽」(Coupe Louise Lesaffre),拿下團體組銀牌獎,我也獲頒歐式麵包組冠軍;二○一○年,我代表臺灣到法國巴黎參加第一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Les Masters de la Boulangerie),拿到了歐式麵包組冠軍。

得獎、成名,的確對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例如走在路上,常有路人向我索取簽名,一度讓我感到不自在。起初我會戴著口罩出門,後來想一想其實也不必要,又不是做了什麼不可告人的事。我決定勇敢面對這些改變,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不會對生活造成干擾。

希望藉由我的成名,走出一條全新的道路,令更多人尊重麵包師傅,也讓麵包師傅對自己更有信心,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投入的行業,為消費者製作出更多美味可口的麵包。





在研發新口味麵包的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你怎麼突破困境?

為了研究出嶄新的麵包口味,我不知曾遭遇多少挫折,歷經多少難過、苦痛,而且很多挫折無法在短期內解決,有些可能得經過好幾年,才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遇到瓶頸時,我通常會先翻閱相關書籍,尤其是日文書籍,希望從中找到答案;如果無法如願,我便會回到屏東老家,放鬆身心與頭腦,暫時不強求解答。

我相信,每一次挫折都是寶貴的人生經驗,會在未來成為創新的養分,所以根本毋須感到氣餒。我認為年輕人尤其應該記住,人生沒有派不上用場的經驗。至於經驗何時才能用到,也不必太過心急,仔細咀嚼挫折、失敗,往往就能產生新的體會,答案也可能隨之自然浮現。


你在怎樣的契機下,研發出「酒釀桂圓麵包」、「荔枝玫瑰麵包」?


出國參加比賽時,我心裏總想著「如何展現臺灣特色」,而唯有回到最真實的根本,才能讓麵包的美味發揮到極致。我出生在南臺灣的鄉下,龍眼、荔枝正是南臺灣代表性的水果,我相信它們能發揮畫龍點睛的效果,表現最真實的臺灣風味。

在「酒釀桂圓麵包」中,我使用了煙燻龍眼乾、胚芽、核桃與老麵;「荔枝玫瑰麵包」則使用了荔枝乾、荔枝酒、有機玫瑰花瓣、核桃、老麵,都征服了外國籍評審的味蕾。

未來,我希望運用更多臺灣本土食材,創造出更多令人驚艷的新口味麵包,讓全世界的人都認識臺灣食材的美味。


請談談對你影響最深的人。

我來自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自幼在大武山山腳下小村莊成長,由於父親早逝,兄弟姐妹多達八人,家境十分清苦。為了不增加母親的負擔,國中畢業後,我便離鄉背井,到臺北從麵包學徒開始做起,後來接觸了歐式麵包,大大激發了我創新求變的潛能。

在我的一生中,對我影響最深的人,當屬我的母親。母親是一位傳統女性,敬天愛物、友愛親朋、勤儉自持、樂觀堅強,可稱為「臺灣的阿信」。她含辛茹苦地將八個兒女帶大,即使遇到再困難的事也不會抱怨,更不曾放棄過任何一個孩子。遇到不如意,我只要想起母親,就會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重新振作。


請和讀者分享一些你的生活細節。

我的生活非常單純,一切只要能滿足基本需求即可,愈簡單愈好。即使到了今日,收入已較昔日豐厚許多,也有能力添購汽車,但我依然以機車為主要代步工具。因為騎機車便利又自在,發現了新奇的事物,或特殊的店家,便可立即停車參觀,不用擔心停車問題。

此外,我認為學習不僅要口到、心到、手到、耳到,更重要的是「腳到」,如此才能學習到最實用的知識。所以,即使我的英文能力欠佳,說話單字得東拼西湊,哪怕只有一個人,我仍儘量抽空前往不同國家旅行,學習最新的專業知識。在前些年,我已去過日本、香港、澳洲,未來希望足跡還能踏上更多國家。

 

 
你最害怕發生什麼事?


我最害怕的事,便是缺乏人生目標,渾渾噩噩過日子。所以在不同的階段,我會設下不同的目標,砥礪自己不斷向前進。

過去我所設定的目標,是在國際性麵包大賽中拿到優勝,這個目標已經達成;現在我的人生目標,是當一位企業家。

我最欣賞的企業是鼎泰豐,由於其食物美味、服務親切,已成功跨出臺灣。未來也希望我的麵包店,在臺灣北中南各一家,也計畫在國外開設分店將臺灣特色推廣到海外,不求多但求品質,成為「全世界最會做麵包的企業家」。



你最景仰的人是誰?原因為何?

我最尊敬的企業家,是奇美集團的創辦人許文龍。他的兩本著作《觀念》、《零與無限大》,我都一讀再讀。許多人羨慕許文龍「周休五日」,一星期只工作兩天,另外五天則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但我更欣賞他的人生態度,除了任事認真、細心,心胸更是廣闊,這令我相信,「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會有多大」。


你的座右銘為何?


我的座右銘是:「不管以後有多大的發展,都不要忘記自己來自哪裏。」我相信唯有不忘記自己的根本,才能確定未來的方向,不會迷失、茫然。我相信,就算我有朝一日實現了跨足國際的夢想,我也依然不會忘記自己來自南臺灣的鄉村。

你心中最幸福的片刻是什麼?

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回到屏東老家,在鄉間小路散步的時刻。此時,我可以忘卻一切煩憂,彷彿回到童年時光。過了三十歲之後,鄉愁反倒愈發濃烈,因此我有空時便會回到老家,讓自己沈澱充電。




在你看來,怎樣才算是「理想的一天」?

對我而言,所謂「理想的一天」,就是沒有其他雜務,可以快快樂樂、心無旁騖地研發新口味麵包。不過最近這幾年,我每天都諸事纏身,想要享受「理想的一天」,短期內幾乎不太可能。




.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新天新地 / 野地墾荒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新天新地
文.



講義雜誌 │ 2011-07-01 

文/朱天衣

(蘇力卡繪圖)



當我第一次站在這片野地前,並不覺得它怎麼樣……

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尋尋覓覓好長的一段時間,為我們收容的一群已經再也容納不了的狗兒貓女尋找一個新家園。基於過往的經驗,是離人群愈遠愈好,但也不能遠到每天上下課進進出出都成問題。於是便以當時所居住的桃園縣龍潭鄉,方圓半小時左右車程可達的地方為目標,上山下海地找了起來,從三峽、新屋到北埔、竹東,偌大的範圍,都曾遍布我們的足跡。其間有合意的,卻不是我們的經濟能負荷,或不是挨住宅區太近,就是偏遠到沒水沒路,總之,就在希望一再落空、快放棄的時刻,終於在新竹縣關西鎮的錦山找到了這片不起眼,二、三十年無人聞問的野地。

說它是片野地,真的一點兒也不誇張。進出道路是一條勉強稱得上路的黃泥小徑,兩旁雜草比人還高,四輪驅動的吉普車行駛其間好似野馬奔騰,上下左右搖晃百來公尺。來到地緣,仍是荒草漫漫,隱隱聽得到野溪湍急的水聲,卻被重重垂掛糾葛的蔓藤遮住了視野,什麼也看不到,勉強走進地裏,便被半人高的咸豐草(鬼針草)給扎得全身中箭,再往深處走,地裏便是愈來愈濕,最後索性連鞋子也陷進泥沼裏拔不出來。好可疑啊,依我們閱地無數的經驗,這水來得詭異,怕不是好事,只見陪同前來的「楊主任」勇往直前去研究這水是怎麼來的,一旁的我也只能駐足止步,不能再走進去了。站高處放眼瞭望,約莫看出是塊坡地,坡度還算緩,一邊臨河,除了臨河的那一面外,四周只有一小處有人耕作過的痕跡,其他的全是荒草,一直漫到遠處山腳邊;唯一不同的是這塊地大大小小的石頭忒多,荒草長得高高低低又坑坑疤疤,有些像癩痢頭。

經勘查研究,發現水應該是從地裏冒出來的,問題不大。這筆野地在權狀上登錄是四百坪,但連周邊可以使用的河川地加在一起七百坪是跑不掉了,賣方開出的價錢合理,甚至有些偏低,我不太相信自己的好運道,便忍不住問道:「這價錢還算合理,可為什麼沒人買?」「楊主任」緩緩地說:「當然是有人想買,有人嫌野溪水聲太吵,有人嫌地裏的石頭太多,有人嫌四周沒人家……總之,買地要緣分,緣分沒到吧?」「咦,溪水的聲音不就是大自然的聲音?有誰會嫌這天籟太吵?」「唉,我上回帶來的人就是嫌野溪水聲太吵……」這塊地被東嫌西嫌得似乎沒啥道理?我覺得溪水淙淙潺潺的聲音,很好;地裏的石頭太多,可我們也沒務農耕作的打算,也很好;四周沒人家,那更是很好了,反正我們家收容的十來隻西伯利亞雪橇犬(哈士奇犬)的大合唱,也沒有幾個人家受得了……總之,真是好極了,於是當場討價還價,幾番折衝,我們立即掏空了口袋付訂金,買下了這塊野地。

一直到所有款項付清了、所有手續辦妥了,仍很難相信這塊地就是我們的。為避免日後和鄰居有爭議,我們申請地政事務所來鑑界複丈(土地的界址鑑定);當土地測量好,我抱著成綑的紅色界樁,跟著他們,看著他們將一根根界樁打進地裏標示出我們的土地時,覺得好似美國西部的拓荒者圈圍柵欄的景況,只是人家圈圍的是牛和馬,我們要圈圍的是狗狗和貓咪,終於,這也才真覺得這塊野地將會就是自己的家園了。

整地時,很幸運認識了一位專業怪手的「林先生」。「林先生」是錦山在地人,好大好大的一部兩百噸怪手,掌控得和自己的手臂一般,靈活得不得了。他幫我們把整片坡地依地形、地物很有技巧地整理出五層,除了讓坡地有層次,看起來好看、用起來好用外,更重要的是做好了水土保持;而用來堆壘坡坎的正是自己地裏頭讓前幾位買主嫌棄得要死的石頭。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們地裏石頭會這麼多,就是因為先前附近的人家整地時把不要的石頭,全丟棄到這兒來的,大大小小上千塊石頭,我們就拿來堆壘坡坎,堆壘到最後一塊,恰恰好全用完,比女媧娘娘補天還神準。

那片濕地水的源頭找著了,水是從地裏冒出來的,原來是個湧泉。「林先生」將泉眼用石頭圍攏覆蓋起來,並在前方挖了個水池蓄水,正好供我們和我們家貓貓狗狗合計四、五十餘口使用,即便是前幾年的大旱,四處都在缺水,我們這兒的湧泉只是水量少了些,卻也未曾枯竭;另外也做了排水溝和埋設地下排水涵管,將溢流出來的水導入野溪裏排放,原本大片的沼澤不復再現,行走其間安全無虞。日後,從野溪裏水窪中撈了些溪魚放養於池裏,水生植物也不請自來,這湧泉池就成了一個自然生態池。

在下方近河處,我們又挖了個污水淨化用的光合池,池裏種了荒野的夥伴送來的臺灣苦草(小水蘭)淨水,還放養了臺灣蓋斑魚(三斑)吃孑孓,在池邊埋了個特大型訂做來的污水處理池。污水處理池的污水經處理後導進光合池中淨化,再排放進野溪裏。沒多久,這光合池引來無數的蛙類、溪蝦、毛蟹在此繁衍,小白鷺、翠鳥更是經常駐足。每年四、五月起一直到十一、二月,這兒更成了螢火蟲的大本營,傍晚起,瑩瑩燈火便是由此出發去展開夜遊的,關了燈才發覺螢火蟲也逛進屋裏頭來了。夜裏若拿著手電筒一照,可熱鬧著了,池裏苦草上無數晶亮亮綠瑩瑩的眼睛,毫不畏懼的正朝著你打量著呢。滴滴溜溜地好似不解你為什麼要打斷牠們的仲夏夜之夢。

銜接上方湧泉池的兩側用石頭堆砌出來的排水溝長滿了野薑花,只因為隨意撿來幾塊野薑花根扔擲其上,隔年便徒子徒孫地蔓生起來,再隔年就索性霸占整個排水溝。好幾百株的野薑花,好濃好濃的野薑花香從端午一直彌漫到中秋,中秋後非得把它給剃平了,這時才能聞到秋天的桂花香味兒。這塊地的原生樹木也多,有認得的有不認得的,認得的是樟樹、茄苳、榕樹、九芎和山棕,靠溪畔還有臺灣水柳,以及三株參天的楓香,它們的樹根整個盤據了臨河的地緣,偌大一塊地便是靠它們抓穩的,真是護堤護坡的功臣良將。我們本就好綠,所以儘可能保留下所有的樹木,砌坡坎時也是繞著樹頭砌,捨不得傷害它們。上頭另有一棵年已古稀的臺灣破布樹,幹粗且斑駁,枝椏佝僂向天伸展著,一樹的果實(破布子)卻是看得到摘不到,靠根部還長了幾朵亮褐色的靈芝,判斷這位老先生應已有百歲高齡,真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至於那各式各樣的蔓藤則都被我們除了盡。有的粗得像巨蟒,有的看似柔弱,卻也一樣把大樹纏得七葷八素。我們花了幾天的工夫,才突破一層一層糾纏不清的蔓藤抵達野溪邊,好幾次被困在其間不見天日,恍若置身於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中,望了望手上缺了口的開山刀,覺得自己似乎也躋身電影中蠻荒探險隊的成員了。

其實比之於蔓藤,更讓人喪膽的是菅芒草。甭以為秋天時滿山遍野淡淡紅褐色的菅芒草花迎風搖曳挺迷人的,其實這怪物生命力之強悍,真是令人歎為觀止。若只是割除,那麼不待春風,是任何一個季節的東南西北風都可以讓它復生滋長,若想一勞永逸的斬草除根,那非動用鋤頭連根鏟除不可。至於已成叢狀和竹林一般的菅芒草叢,那麼對不起,連鋤頭也奈何不了它,非得怪手出馬不可,而很不幸的,我們地上就盡是這樣一叢又一叢的菅芒草家族,於是,它們成了我開拓史上的噩夢。

另一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就是咸豐草,如果它不請自來的沾黏在衣服上,那麼就算洗衣機也攪不落它,為此,我們在拓荒時都必須選擇尼龍質料的工作服,可如此一來便不吸汗,汗水像瀑布一般直灌腳上的長筒雨靴裏。更慘的是,若它找上狗狗或貓咪們去沾黏攀附,那麼狗狗或貓咪們身上的毛很快的便會結成條狀或球狀,真是災難。所以開拓初期,簡單說便是一場與鬼針草的長期搏鬥史。為了畢其功於一役,我們都是以連根拔除的方式掃蕩,也就是說必須用最笨的方法,蹲在地上一株一株地拔除。我並不排斥這種不花腦筋的死工夫,但它生長的速度很快,這頭拔完,那頭又冒了出來,才真教人欲哭無淚,所以每當鄰人羨慕、驚歎的問:「為什麼就獨獨你們地裏不長鬼針草?」欣慰之餘,也不禁捏把冷汗:「還好還好,我們地不大,幾百坪而已,好整理……」

當蔓藤雜草除盡後,我們便在層層疊疊的坡坎間,以石頭堆砌出一道道一階階的步道和階梯,有一道階梯直通下達一旁兩、三米深的野溪,至此,每當辛苦勞動過後,筋疲力竭又口乾喉燥,身上的汗水濕了又乾、乾了又濕,衣衫上已經結晶出白色的鹽粒時,我便會往下走到野溪裏,整個人坐泡進溪水,洗頭洗臉、洗身、洗衣洗鞋,當然,也洗洗我的心靈。有時會枕著或靠著石頭小憩一番,看著透過綠葉的光影斑斕地撒在周身,溪水在耳際淙淙潺潺的流過。一直到現在我仍不明白,這溪水聲哪一點吵人?不過也幸好有人嫌棄它吵,這片天地才能為我所獨享,這可真是好美好美的一片天地,我可真是好幸福。我一直很清楚知道,我和這片天地的緣分不是無止盡的,我和我的貓貓狗狗們都是過客,我們只是暫時使用而已,是這片天地容許我們暫時落腳暫時棲身的,總有一天我們都要物化,那麼這一切都還要還回去,我希望屆時奉還回去時,我不致汗顏。

如今,經常有人上山和我們小聚,看到的是我們已經安頓下來可以非常舒適生活的環境。每每嚮導介紹我們的家園時,就忍不住要細說從前,從前這塊地是如何如何的……從前我們又是如何如何的……從前從前……在友人禮貌、驚歎的回應聲中,我很清楚知道從前那一段用汗水堆疊出來的新天新地開拓史,其實並不與任何人相干,也不必與任何人相干,這只是自己心底一段甜美的記憶,因為就算是在烈陽下、在寒風裏、在大雨中孜孜勤懇的辛苦勞動,我也從沒覺得苦過,反而覺得紮實得不得了,因為每付出一份心力,便清清楚楚的留下一份成績,真箇是一步一腳印,公平得很,也許這就是人與土地親近顛撲不變的道理吧。 .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田裏有個笨農夫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文.



講義雜誌 │ 2011-08-01 文/嘉寶


對我來說,最快樂的事莫過於放假躲在山裏,享受「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那種田園人情味。

日前一通老友電話,竟讓我在一處有山有水的地方,找到一塊十幾坪的小地,和一群老老少少,還有我老婆,在這風水寶地當起「假日農夫」來。

其實會到田裏來的人,想來都割捨下一些東西。因為這邊沒有舒服的冷氣冰箱,只有黑軟的泥巴、蚯蚓、蛇鼠蚊蟲,還有薰死人的牛糞,以及熱死人的太陽。

吃菜簡單種菜難,大賣場永遠不會告訴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八個字來得多不容易。

太多太多的道理,藏在天地之間。種瓜要搭瓜架,要懂點建築;犁田靠鐵牛,要懂點駕駛;噴灑調配防蟲液,要懂點化學;什麼土質種什麼菜,要懂點酸鹼地質;風從哪裏來,雨自哪天下,春夏秋冬冷暖四時如何交替,要懂點氣象;怕土壤水分太快流失,要鋪稻草、蓋牛糞。土壤不能硬得像水泥,也不能軟得像麻糬,要有對流空氣、要能排水、能呼吸。

讀過很多成語古詩,竟然是到了這裏才融會貫通。當大雨積水要疏通水溝,才體會到什麼叫「水往低處流」,什麼叫「大禹治水」;當揮鋤耕田,才發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真有其事;當田土不夠肥,就要準備一堆發酵過的廚餘、豆餅水、人糞、牛糞,掩住鼻子慢慢往上堆,才體會出「肥水不落外人田」的辛酸。

在漫漫田野中,很高興能找到職場的歇腳處,雖說只有一小塊四方田,但是夠了。

.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講義英雄:園藝治療師黃盛璘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文. 請說出你最景仰的人



講義雜誌 │ 2011-08-01 黃瀚瑩採訪


講義英雄:園藝治療師黃盛璘

「大家有沒有看到我們種的地瓜長了好多葉子?今天我們要採收地瓜葉,收成的葉子可以炒來吃喔……」在講師的帶領下,一群長年居住在教養院中、腦性麻痹的大小朋友們,展開了一周一次的課程。講師一一握著他們攣縮的手,讓他們抓住地瓜葉,用力一摘──那個瞬間,他們的臉上也突然綻放出笑靨。是的,也許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比我們更能了解什麼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這是黃盛璘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多年來一起致力推動的「園藝治療(Horticulture Therapy)」,服務對象除了身心障礙者,還包括老人、校園內資源班和高關懷班的孩子。

黃盛璘在出版業打滾多年,曾參與包括《漢聲小百科》、《臺灣深度旅遊手冊》等經典叢書的編輯。一晃眼,二十年過去,黃盛璘也一路晉升為副總編輯,可是面對未來,她卻心生猶豫:「我很喜歡編輯的工作。只是,大半的人生都在做相同的事,我有沒有可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四十七歲那年,黃盛璘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遠赴美國,「之所以選擇美國,是因為美國『夠遠』。如果我飛到日本,可能稍微有不順利,我就會打退堂鼓回臺灣了。」她開始學英文、參與各種課程,偶然的機會下,黃盛璘與園藝治療邂逅,心裏發出「這就是我要的」吶喊。她花了多年時間學習、實習,取得認證後又在美國實作一年,最後在二○○四年回到臺灣。

雖然想推廣園藝治療的理念,但當時人們對「園藝治療」四字仍相當陌生:「什麼是園藝治療?是當植物的醫師嗎?」「後來我改稱自己的職業是『農夫』,大家就懂了,」黃盛璘說。起初,她四處尋找機會,無論演講或上課的地方多遠,「只要能讓更多人了解園藝治療,我都會過去。」漸漸地,社會大眾逐漸對園藝治療產生了解,邀約單位愈來愈多;同時,黃盛璘也在三峽找了一塊土地,取名「草盛園」,親力親為地種植園藝治療所需植物。不過,她很快就發現,在國外學到的那套方式,並不能全盤「移植」到臺灣。例如位於亞熱帶的臺灣氣候燠熱,並不適合種植國外園藝治療大量使用的香草植物。那麼,該怎麼種植物?又該種哪一種植物?日復一日,黃盛璘頂著豔陽、忍受著蚊蟲的襲擊,在「草盛園」慢慢地實驗、摸索。

「文化差異」不僅顯現於植物,對人而言更是如此。某次,黃盛璘帶著包括薰衣草在內的幾種香草造訪老人院,卻發覺老人們對嬌貴的香草並無太大反應,「頂多只是摸一摸、聞一聞,說聲『好香』。」經過思索,黃盛璘恍然大悟,「在老人們的成長過程、人生記憶裏,根本就沒有這些香草植物。對他們而言,香草植物與陌生人沒有兩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他們和『老朋友』重逢呢?」黃盛璘到萬華的「青草街」尋找靈感,最後帶著蔥薑蒜、艾草、魚腥草……等民俗植物進老人院,此舉竟彷彿打開了老人們塵封已久的記憶抽屜,「有老人熟練地用艾草做香包,還有失智傾向的老人告訴我,她想起以前擔任助產士時,曾看過有人會用魚腥草茶幫小孩退燒。」

園藝治療過程中最讓黃盛璘欣慰的,莫過於見到植物的力量發揮了功效,讓人們產生改變。最近黃盛璘帶領了一群自閉症的孩子,課程進入尾聲時,竟如同奇蹟發生一般,其中一個始終對外界封閉自己的孩子,竟說出了簡單的句子,想嘗試與其他人溝通,讓孩子的母親感動得眼中泛淚;在校園中,她帶著資源班的學生種菜,目標是種出學期末的「火鍋料」。那些有學習障礙、學科表現不理想的孩子,竟然各個責任感十足,透過種植,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植物雖然不會說話,卻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喚醒人們心中那份與自然的連結,帶給人們平靜與喜悅,」黃盛璘說。

投入園藝治療領域多年,黃盛璘深覺多數身心障礙的朋友少有走入自然的機會,就算有機會外出透透氣,往往也必須面對環境造成的不便。因此,黃盛璘未來的目標是成立「Green Care Farm」,以無障礙環境,打造出一座能讓身心障礙者輕鬆「走進來」的農場,一方面讓他們有機會從園藝過程中獲得身心靈的療癒,二方面也走出狹隘的生活、走入人群,獲得更寬廣的生活經驗。

「每次上課前,都會跟植物說:『今天就拜託你們了,請你們好好發揮喔。』」黃盛璘微笑地說,「因為我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媒介。真正進行『治療』的不是我,而是那些植物呢。」



講義英雄的人生觀



請為幸福下個定義

我在工作時,常會突然湧現幸福感,我認為這就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刻了。由於工作關係,我時常接觸到身心障礙的朋友,當我設身處地為他們設想,設計出適合他們的園藝治療課程,那種付出的滿足感也讓我覺得很幸福。


.


特殊族群的朋友,必須背負一般人無法明白的辛苦、挑戰與困擾,因此他們都讓我尊敬;此外,我認為所有像泰瑞莎修女般無私奉獻的人,也都是我景仰的對象。



你至今遇到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如何克服?

以前我難免會覺得人生有些不如意,但是接觸的身心障礙朋友愈多,我愈覺得自己的困難都不算什麼了。我想投入園藝治療,不是我幫助了這些朋友,而是這些朋友幫助了我。



你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是什麼?

我認為人生最有價值的事物,就是幫助別人發掘自己的長處,進而讓這些優點得到發光發亮的機會。



你還有什麼理想未實現?

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創立一座「Green Care Farm」,替身心障礙的朋友創造更多與自然接觸的管道。我也考慮成立相關協會,以眾人的力量來推動這個目標。



你認為講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講義中的文章,透露出人性的光明面,也報導了很多能鼓舞他人的生命故事,讓讀者能藉此反思,進而發揮自己的價值。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1/07/30

[專案] 甘特圖製作軟體-GanttProject (含教學)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來源http/jatoy2002.pixnet.net/blog/post/21967865


這年頭做園藝的.不只要會電腦.也要會商業軟體


 



( 擷圖:夏天 | 關鍵字:GanttProject、甘特圖 | 文章分類:軟體下載 )
簡介:
GanttProject 是以 JAVA 撰寫、開放原始碼軟體,讓你輕鬆繪出甘特圖,再以 PNG/JPG 圖片格式、HTML 網頁,或是 PDF 檔案格式匯出。你能輸入專案的可用資源、里程碑、任務/子任務,以及任務的起始日期、持續時間、相依性、進度、備註等等,並且在甘特圖上顯示出來。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1/07/29

DIY自己動手做木工 打造不一樣的家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文.http://www.kingstone.com.tw/publish/publish_detail_2.asp?pub_date=2011/07/25&kind=6&ID=3147
自己動手做木工 打造不一樣的家
我們都知道,外國人的家庭裝潢DIY概念已經非常成熟,許多傢俱、木工都可以自己動手做,再加上國外裝潢價格比較貴,因此,外國人也鮮少找裝潢公司。 而如今台灣隨著手作風氣的盛行,也有愈來愈多人加入木工的行列,從最簡單的木工小物,像是湯匙、筷子,慢慢到櫥櫃桌子,一點點創新,不僅可以讓居家變得不一樣,更可以享受自己動手做的樂趣。


由於台灣有愈來愈多喜愛DIY木工的人,所以如果你有興趣想要加入這個行列,除了可以去參加像是社大開辦的「基本木工」等課程外,其實書市上也有許多「居家設備與修繕」的工具書,初學者只要跟著按圖索驥,從最基本的木工小物開始學起,只要確實掌屋木工技巧,相信假以時日也能做出像是小儲物櫃等大型木工來。

現在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幾本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的木工手作工具書,像《木工養成全書》(教育之友)作者鄭邦家就是長年在社大任教的木工專任講師,他從教學經驗中精選30件大大小小、實在耐用的家具設計,像是井字隔熱架,只要將同尺寸同切槽的四塊木板,互相接合成穩固的井字型,便算完成;而阿媽的畚斗也非常簡單,只要依照書中詳細圖解的各種形狀,搭配各種傳統榫接工法即可完成……讓小編看了也很想自己動手做,相信素人木工只要按部就班,也能毫無困難的進入木工的世界,成為能自製經濟型木作家具的達人。


另一本《自己動手打造超人氣木作》(良品文化)小編認為也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書中介紹了44款,從室內到室外的實用木作家具範例給喜愛木作的讀者,無論是收納庭院道具的庭院置物架、適合陽台生活的簡易桌椅組,還是可收納也可裝飾的雜誌架……作者都在書中做了最詳盡的DIY圖片示範,木工初學者非常容易就能上手。小編覺得將這些自製的木工家具置放在家中,可以為居家營造出不一樣的溫馨氛圍。而八月將出版的《愛木工:手感家具簡單做》(麥浩斯),書中集結了小鹿木工多年豐富的教學經驗,提供所有想要動手做木工的人,最容易入門、循序漸進的技巧及方法;《樂在原木生活》(原點)則從餅乾椅、木相機到綠樹屋,分享16位台灣特有種木職人的玩木感動與享木生活。有興趣學習木工的人,小編認為也不容錯過這幾本入門書。

對於手作愛好者而言,在玩遍雜貨小物佈置後,對於居家,往往也會興起自己打造的念頭,於是木工,就是最能滿足進階DIY的一環了。坊間的木工教室正蓬勃,書市也不乏教人「居家設備與修繕」的工具書,提供所有想要動手做木工的人,最容易入門、循序漸進的技巧及方法。熟能生巧,假以時日,相信你也能從木工素人,變成木工達人了。



*文中圖片,原點提供,出自《樂在原木生活》。


相關系列文章:
.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種植植物盆子大小有關係!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盆子大小有關係!

這是選擇盆子時的另一個問題,而且通常是盆子過大多於盆子太小的問題。我常犯職業病似的注意環境周遭的花草樹木盆栽,發現大家似乎總有預期心理,想像「種了植物會長大,所以一開始就用比較大的盆子來種,如此才有夠的土讓根生長。」這樣對嗎?

事實總不如想像地那樣!

例如我們從花市買回一吋的辣椒幼苗,直接把她種在7吋盆裡會有什麼結果?也許有人會說這樣也沒甚麼不行啊,辣椒不也是這樣長大了?

沒錯,用太大的盆子種植物不會把她種死,只是會讓她生長差一點、慢一點而已。怪怪~~好像對她好他還不領情哩,怎麼會這樣???






一般種植植物的原則大約是每換盆時,就將盆子增大1號(生長旺盛的植物不在此限)。這1號在世界各國的標準不一,大約是1吋左右(2.5~3㎝),最多換上大2號還都還OK。也就是說3吋換4~5吋,5吋換6~7吋盆徑的盆子。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不將3吋盆的植物一下子就換到7吋或更大盆徑的盆子呢?

原因就出在根部與盆子內部微環境的互動關係,盆子內最容易有空氣與水分的地方就是盆底與盆壁,所以根部伸展的時候就會朝向這兩個地方。每當我們換盆將盆子取下時,看到密佈盆底與盆子內壁四周旺盛的根與微小的根毛就可以證明這點。循序漸進的換盆,可以讓根系漸進式的發展,維持在盆內多又密的狀態。如果一下子換過大的盆,會讓根系直衝盆底與盆壁,造成根系細長但是不多的狀況,沒有夠的根會讓植株換好盆後生長略為停滯,後來生長也會略為緩慢。我常舉一個例子,想像盆子內是一個都市,要都市繁榮發展不是開幾條主幹道就行了,還要有密密麻麻的街路巷道才可以,這樣了解了嗎?



尺寸齊備的蘭花用塑膠盆


盆子太大還有澆水不易控制和盆內微生物相發展有關係,這可從蘭花業界普遍用比一般認知還要小很多的盆子來種蘭花得知。以市場常見的3~4吋軟盆蝴蝶蘭來說,通常兩側葉片展開的幅度已經超過20~30㎝,看起來就是站不穩的樣子。秋石斛蘭即使2~3枝莖超過30㎝,盆子也還是用3吋盆,單獨一盆放根本站不住(花農是固定在格籃中的)。

這並不是花農吝嗇捨不得用較大的盆子與更多的介質來種蘭花,而是這樣即足夠這些蘭花的根系發育。太大的盆子會使用很多的介質,相對會使介質內部溼度排除與蒸散不易,蘭花便容易爛根,中心部高溼且透氣通風不良,讓與蘭根共生的蘭菌生育受到阻礙。




來源http://blog.roodo.com/ato543/archives/16165829.html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1/07/28

中華職訓園藝班之功課好多ㄚ...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1迷你庭園.

2.20個幸福角落

3.園藝創意與商機

4.一樓快速造景(設計)

5.基地維護計畫(很難剃頭)

6.攝影概念報告

7.部洛格經營....(待補充)


8漏了一項:陳怡如老師的-你喜歡的植物介紹(要報告5分鐘)

9.漏了液肥搖搖樂!(每日30分)

10.外加草頭寶寶照顧(掛了就免了)

11種子森林

 

12.畢業作品影片

---------------------------------------

..有聽過職訓生過勞死的嗎...還沒...

 

不過..園藝創意與商機比較跟賺錢有關啦..希望同學加油...

 

想請kanjj---1迷你造景.2.20個幸福角落...二選一就好啦.因為一個老師一個功課就很多了

 

希望班長去說的請回覆啦...

 

.畢竟每人都有家庭生活..失業不代表沒事做吧....

 

各位有問題就來上部落格也可以發發勞騷喔...

 

私下發飆會得內傷揑...

 

阿城:

6.攝影概念報告!!!!有這個喔?要報告甚麼?

a:就一張A4的報告呀(已交)

你漏了一項:陳怡如老師的-你喜歡的植物介紹
阿!我也漏了搖搖樂!外加草頭寶寶照顧


-------------------------------------

 

看來各位的功課頗重
小弟最好商量啦
只要有要求的,一律照准

園藝創意與商機的報告
改成3分鐘,每組派一人上台代表即可
剩下的由小弟來補充

祝平安
吳俊偉敬上
---------------------------------------


 


感謝老師的體諒

真的是.銘感五內....如滔滔之江水.(噁)..Orz

 


其實園藝創意與商機是很重要的(同學多準備一些資料吧)

因為我也常在想有何加工品可上網賣

如果學生能選擇功課.該有多好

畢竟人各有志.能力也有限

到時想跟中心建議..每組喬好選1或2個報告

例如果樹組.加工組.繁殖組等等...

集中火力.做到最好

總比太多作業.大家都想敷衍了事...

 

不然"作業"在課堂上做.像梅老師的作業

個人就很欣賞.講重點.當天作業當天完成

絕不拖泥帶水....

 

以上個人意見..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台灣小麥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文.

一、概要



小麥為溫帶禾本科小麥屬植物,按其栽培特性可分為一年生春小麥及越年生之冬小麥。小麥之栽培歷史極為悠久,其起源地可能在近東地區之肥沃海灣(Fertile Crescent),約在西元五千年前傳到印度、中國及英格蘭等地。中國於三千年前之古籍中,已將小麥列為五穀之一。台灣引進栽培之年代不詳,可能為先民移居台灣時,將中國之華南土種攜進栽培。台灣受氣候環境之限制,僅能在冬季裡作種植高度春播型之小麥品種,又受耕作輪作制度、經濟價值及競爭作物等影響,歷年來均無法自給自足,須仰賴大量進口。



生產



小麥位居世界之重要禾穀類作物之首位,全世界約有五十個國家重植小麥,主要生產國家有美國、中國、加拿大、蘇俄、印度、阿根廷及澳洲等。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為主要之小麥輸出國。



台灣小麥年總生產量在光復前大約為1,000公噸以下,1958年至1962年期間為台灣歷年來生產量最高時期,但其年產量仍僅四萬公噸左右,其中以1960的45,574公噸為最高,其栽培面積為25,208公頃。



1964年以後,由於小麥大量的進口,導至本省小麥栽培面積急遽減少,至1974年僅304公頃,年產量738公噸。1975年開始,政府為照顧農民,責由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與農會辦理契作保證價格收購,因而台灣小賣栽培面積仍得以維持1,000公頃左右。近十年來小麥栽培面積以1992年之1,402公頃為最高,年總產量為4,325公噸。主要生產地則為台中縣(潭子、大雅)、台中市(西屯)及彰化(秀水、福興、二林)等地。



用途



小麥係人類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用途為碾製成麵粉,供作麵包、饅頭、麵條、通心粉、糕餅及各式各樣的麵類食品之原料,其副產品即麥麩可供家禽、加畜之精飼料。小麥亦可供釀酒、製醬油、醋、麥芽糖及酒麴等原料。小麥苗榨汁鮮食及小麥胚芽更為近年來流行之健康食品之一。





--------------------------------------------------------------------------------



二、氣候與土壤



氣候



小麥為原產溫帶之作物,主要產地分佈於北緯30度至60度;南緯27度至40度之間。其生育初期須適量的雨水供其生長,但在成熟期則需要乾燥之氣候為其適宜之氣候環境。



台灣小麥栽培適期為秋冬季,即十月中下旬至翌年三月,所以栽培品種須為春播性高的品種。春小麥生育初期適宜溫度為15℃至20℃,抽穗後以17℃至18℃,成熟期前六至七星期則以20℃至23℃最適合。



土壤



小麥對土壤的選擇性甚寬,不論土壤肥力高低,只要灌排水良好的耕地均可栽培,但以表土較深的坋質壤土為最適宜,PH值則為6~7。強鹼或強酸土壤不適合小麥栽培。





--------------------------------------------------------------------------------



三、品種



小麥為自交性作物,常見的小麥屬包含有14個「種」(Species),這些種可依染色體數分為二倍體、四倍體及六倍體,栽培種小麥大多數為六倍體,主要之種類有普通小麥、硬粒小麥及圓錐小麥。台灣栽培之小麥品種多屬於硬粒小麥。



台灣小麥育種歷史較短,約始於1921年,原始栽培種為來自中國華南之「在來赤」小麥,日治時期前半期推廣品種為自日本引進之「新珍子」、「琦玉」等品種。1938年至1945年間則進行雜交育種工作,育成「台中1號」至「台中32號」(缺27號)等31個品種命名推廣。



台灣光復後,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繼續致力於小麥之品種改良工作,先後育成抗銹病、豐產之「台中33號」(1964年);抗銹病及白粉病之「台中選1號」(1980年)及「台中選2號」(1983年)等優良品種。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亦自旱田栽培的在來種,經純系選拔育成「台南2號」及「台南3號」(1956年)及1959年雜交選育「台南4號」等品種命名推廣,惟目前該三品種已不再栽培,



1992年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自日本引進之「W-3」品系中,經純系選拔育成豐產、抗銹病、抗白粉病及抗台灣目前小麥栽培之嚴重病害穗枯病之新品種「台中34號」,台灣小麥的育種工作至此因外在環境因素終告暫停。



茲將台灣小麥種植面積較廣的幾個品系之農藝性狀略述如表1。



表1:小麥品種之農藝及栽培特性



品種名稱

育成年份

生育日數



(天)

成熟性

千粒重



(公克)

株高

公頃產量



(公斤)

栽培特性



台中29號

1943年

107

早熟

40

78

2000

追肥宜早,於播種後15日施用易脫粒,強風地區不宜種植。



台中31號

1944年

108

早熟

36

83

2100

生育後期多晨霧時,注意病害藥劑防治。



台中33號

1964年

112

中熟

46

96

2500

分藥少,宜增加播種量10~15%,追肥宜早。



台中選1號

1980年

120~130

中熟

33

80~90

2500~3300

適宜不整地栽培,不施基肥,追肥2~3次,忌積水。



台中選2號

1983年

120~125

中熟

38

80~90

3500~4200

適宜不整地栽培,忌積水,生育前期行3次溫潤灌溉,耐重肥。



台中34號

1992年

124~130

中熟

51

90~95

3500~4400

種子大,播種量宜增加10~20%,磷鉀肥施用量宜多。





 





--------------------------------------------------------------------------------



四、栽培方法



台灣小麥栽培方式,可分為「水田裡作栽培」及「旱田栽培」,而水田裡作栽培可再分為「整地」、「半整地」、「糊仔」及「不整地」栽培等。整地及半整地栽培由於費工,目前極少採用,而大部份麥田採用糊仔栽培及不整地栽培等省工栽培為主,其他尚有特殊栽培方式。茲將台灣常用的省工栽培法,即不整地栽培介紹如次。



不整地栽培法此種方法適合於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稻田,如黏重而不易透水的土壤則不適用。播種時依稻草處理方法之不同,可分為「草灰覆蓋法」與「稻草覆蓋法」兩種。





--------------------------------------------------------------------------------



稻草覆蓋法



本法可於水稻收穫前一天下午,將小麥種子均勻撒播於田面,然後利用水稻聯合收穫機收穫水稻,收穫時水田必須保持乾燥,使收穫機能順利作業,同時將稻草切碎,均勻撒蓋於田面及小麥種子之上,隨即引水灌溉,保持適當積水,積水深度視土壤種類與其滲透性而定,通常以播種後能使其保持12小時土面不再積水的程度,故灌水深度宜適當調節。



待田間積水消失後,稻草即覆蓋於田面及小麥種子之上。本栽培法不施基肥,肥料以兩次追肥施用,第一次追肥於第二次灌水後,即播種後5~6天時施用;第二次追肥於播種21天施用。本栽培法不僅省工,且田面覆蓋稻草後可避免雜草滋生,並可保持土壤水分使表土濕潤,有利小麥初期的生長。





--------------------------------------------------------------------------------



稻草灰覆蓋法



(一)稻草灰完全燃燒



本方法與前法不同處在利用水稻聯合收穫機收穫水稻後,將稻草(不切碎)均勻撒佈於田面,經2~4天曬乾後,點火焚燒,隨即引水灌溉,使田面保持積水狀態下撒播種子,此時草灰浮於水面,其積水深度視土壤種類與其滲透性而定,通常以播種後能保持12小時土面不再積水的程度。待田面積水自然消失後,浮於水面的草灰即可覆蓋在種子上面。如採用此不整地栽培法燃燒稻草後,應即引水灌溉播種,以免稻草灰被風吹走。播種後5~6天即需行第二次灌溉,於土面保持濕潤狀態時,即施用第一次追肥,第21天時再施用第二次追肥。



(二)稻草不完全燃燒



本法係於水稻收穫前一天下午,先將小麥種子均勻撒播於田間,然後利用水稻聯合收穫機收穫水稻,水稻田宜乾,不宜潤濕,並將稻草均勻撒佈於田面後,即時引水灌溉,灌水深度以能保持12小時土面即無積水狀態的程度為宜,在播種後5~6天第二次灌水,隨即點火燒卻浮於水面上的乾稻草,等土面的積水自然消失後,未燒盡的稻草與草灰同時可覆蓋於已萌芽的小麥幼苗。灌水後土壤尚保持濕潤狀態下,馬上施第一次追肥,播種後第21天時再施用第二次追肥。



稻草灰覆蓋法,因係不整地,所以雜草不易滋生,播種後小麥種子有覆蓋,不易遭受鳥害,且稻草灰含有鉀成分,使麥桿強韌,不易倒伏。





--------------------------------------------------------------------------------



五、播種及田間管理



播種期



水田冬季裡作,播種期之適當與否,不僅影響小麥的生長與產量,且與次年一期水稻的插秧及生育有密切的關係。台灣小麥播種適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此期間內雖可播種,但於11月上中旬之間播種者,才能提高產量及品質。如第二期水稻成熟較碗時,可採用糊仔栽培,以爭取小麥播種適期。



一般而言,播種愈晚,產量愈高,因播種愈晚,生育日數愈長,營養生長及生殖生長愈能充分發揮,因小麥穗數增多,穗大及粒大飽滿而增加產量;惟晚播小麥雖然增產潛力大,但因晚播遲收,產量較不穩定,通常在11月15日以後播種者,必須在3月以後才能收穫,而生育後期常遇高溫多濕氣候環境,導致銹病、白粉病等之發生,致小麥植株容意倒伏及穗上發芽。



小麥若過早播種,則其營養生長日數縮短,而發育尚未完成,即進入生殖生長,使小麥有效穗數減少,穗小、粒小、產量偏低。



播種量



小麥播種量應依種子發芽率、品種分蘗力、施肥量之多少及種子大小而定。每公頃播種量以100~120公斤為宜。但如發芽率低於85%時,應酌於增加播種量。



施肥量及施肥方法



一般小麥的營養生長期(自播種到幼穗形成期),日數短,約20~25日,所以小麥田的肥料應著重於早期之施用,以促進分蘗及植株初期之生育,在幼穗形成期(約為播種後25~35天)前施用完畢,以促進肥效,增加有效分蘗。過晚施用則會造成無效分蘗之產生,延遲生育,造成減產。施肥前應先行灌溉,使田面濕潤土壤保有適當濕度,且宜在小麥葉片露水乾後再行撒施。



表二:小麥每公頃之標準施肥量



肥料種類

肥料用量



(公斤/公頃)

施用方法(播種後)



7日

21日

35日



氮素

120~150

50%



(40%)

50%



(40%)

--



(20%)



磷酐

30~80

100%

--

--



氧化鉀

60~90

60%

40%

--



堆肥

7,500~12,000

播種時施用





灌排水管理



小麥為忌濕及祭浸水的作物,如於排水不良環境下栽培,影響其發芽及生育甚大,因此如於排水較差的田地栽培時,播種前預先於四周開一環溝以利排水。



小麥自播種至抽穗期間,如有適當之降雨或灌溉方能正常成長;但齊穗期後至成熟後期則不太需水,生育後期如水分過多會延遲成熟,且容易發生倒伏,所以麥田的灌溉須注重於前半期,而後半期應注意排水,使田面保持乾燥。



全生育期間麥田內不宜有積水狀態,所以灌溉時應注意切勿積水,如遇降雨量多時,應立即排水。因土壤太濕或浸水,濕氣迂迴不散的地方,易使小麥根部養分吸收及光合作用受阻,影響生育以致葉片黃化,若再遇高溫,則易發生蚜蟲為害及誘發白粉病、銹病等病害。



除草



冬季裡作不整地栽培小麥,由於沒有打破表土,且有乾稻草或草灰覆蓋土面,所以雜草的發生較少,只要拔除較大的雜草即可,但若雜草不少,可視雜草種類選適用性殺草噴劑噴除之。



病蟲害防治



台灣小麥栽培時期恰為低溫乾燥的季節,病蟲害發生較少,生育初期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尤其前作物若是旱作,易遭夜盜蟲切根,因此盡量與水稻輪作或播種前可先施用地下害蟲藥劑毒殺。但在抽穗前後如遇高溫、多濕、多霧氣候,容易誘發銹病、白粉病及穗枯病,其中穗枯病為近年來發生最嚴重之病害,新品種台中34號具有抵抗性,惟如發現初期病癥時,應立即施藥防治;另在開花期及成熟期間,有赤黴病,如發現初期病癥應即時施藥防治。另蟲害主要為芽蟲及螟蟲為害。



預防病蟲害,主要以栽培抗病品種;不可密植,注意通風及光照;注易施肥,勿偏用氮肥,酌施鉀肥增加抵抗力;及以藥劑防治。





--------------------------------------------------------------------------------



六、收穫/乾燥及貯存



收穫



全麥田之90%達完熟時即可收穫,台中選2號約在抽穗後65~70天即可成熟,台中34號約在抽穗後70~75天為收穫適期。目前台灣栽培之小麥均利用水稻聯合收穫機收穫,一次可完成收割、脫粒、風選及袋裝,每天可收穫0.7~1公頃。



乾燥



脫粒之麥粒應立即乾燥,可送至晒場曬乾或利用循環式乾燥機乾燥,但溫度不可太高(須低於40℃),避免種子熱死,發芽率低落影響品質。用循環式乾燥機的效率較高。



包裝與貯藏



乾燥完成後即可袋裝或貯藏,如公賣局契作栽培者,小麥收購標準為:麥粒水分13.0%以下,夾雜物2%以下,殿粉價60%以上,蟲蛀粒1%以下,每公升容重量725公克以上,充分完熟粒90%以上,而麥粒大小均勻不變型,顏色鮮美。



如留供種子用麥粒(水分含量低於11%)最好貯藏於鐵或鋁皮製種子筒內並封口,若能置於冷藏庫保存最好,於貯藏期間須每隔1~2個月翻曬一次,以確保其發芽率。且須防患穀象蟲為害,於貯存前先用0.2%靈丹(Lindane)粉劑以1:800拌勻後貯藏,或使用5%的保滅丹(Bromodan)粉劑以1:1500拌勻後貯藏之。倉庫大量貯藏時,以好達勝粒劑,每一噸使用6~8粒貯藏。



(摘自台灣農家要覽 農作篇(一)財團法人豐年社編著 作者沈勳)Go Top

.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半農半X 花蓮農場邀你加入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刊登日:2011-07-28


半農半X 花蓮農場邀你加入
半農半X參與者除了親自耕作,還必須提出計畫目標,可依個人專長提供當地小朋友各種輔導(本圖由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提供

..

半農半X是一種半自給自足的農業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概念,一方面親手栽種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則從事發揮特長、自我雇用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行政院退輔會花蓮農場與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合作,成立半農半X工作坊,將招募一批新生的力量,發展「農與志」結合的生活型態,不論是原來的居民、回流的居民或新住民,都可以以這個工作坊為平台,尋找一種既能養活自己,又能實踐天賦的生活,歡迎個人或親朋好友組團報名。

 花蓮農場位於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曾為安置由大陸撤退之退除役官兵,輔導其從事農墾。在榮民們逐漸退出,而農場建築空間與土地亟需活化的今日,農場希望結合都會生存技能與農村生活,以自然農法、有機耕作為本,讓嚮往自給自足田園生活,或想到農村尋找新價值,實踐自我的人,延續過往榮民的精神,一起協助這塊土地永續發展。

 工作坊以花蓮農場場區約10公頃的土地範圍為主,參與者需在活動期間內完成18小時的半農半X研習課程,內容有樸門農藝、食育、生態社區、有機農法等不同領域之課程,農場會提供暫時之住宿、課程、會議、耕作之空間,並於花蓮好事集販售相關之農產品。報名者依自己的專長提出天賦計畫,包括想在當地從事的工作或實踐的目標,農場會依內容審核,並且進行資格篩選。目前農場已經有一組團體正式開始半農半X的生活。11月計畫結束後,如果仍想繼續,可以向農場承租土地。

 想追求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回歸人類本質的生活嗎?歡迎一起加入半農半X的行列,報名電話:03-863-3326邱小姐。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交通局專案報告臺中生活圈二號、四號及其他快速道路現況【中市新聞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文..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25日向臺中市議會進行「臺中生活圈二號、四號及其他快速道路現況建國市場遷建及規劃案」專案報告,生活圈二號道路部分預計於102年12月底完工,生活圈四號道路部分,中山路至振興路平面道路預計今年7月底完工通車,松竹路以南至國道三號霧峰交流道之高架與平面道路段,預計101年8月底完工通車,而大里區元堤路匝道則由市府與中央工程單位協調中,將儘速完成設置。






交通局局長林良泰表示,生活圈二號道路工程西起中清路東側,即自中彰快速公路中清路地下道終點起,沿八十米外環道至潭子區臺三線止。長約四千五百公尺,寬八十公尺,高架橋下將綠化提昇都市景觀。生活圈四號高架道路部分,北起潭子區臺三線,往東跨越鐵路及旱溪後,往南經過北屯、太平、東區、大里至大衛橋止,續接大里聯絡道至霧峰交流道止,全長20.5公里。平面道路部分,設於高架橋下,並於大衛橋處續沿大里溪右岸至中投公路止,銜接已完成的生活圈四號,全長約16.8公里。生活圈四號道路的匝道共有七處,包括:潭子中山路、松竹路、太原路、太平中山路、樂業路、大里元堤路、大衛路等。





林局長表示,生活圈二號道路將可提昇臺中生活圈東側區域性交通服務,可有效紓解臺中市區道路交通擁塞情形。而生活圈四號道路則可與國道一、三及四號、中投、中彰、西濱等快速道路,構成完整之路網系統,發揮整體運輸效益。





至於其他快速道路規劃案,林局長表示,國道四號臺中環線豐原大坑段部分,目前正進行可行性研究與環境影響評估,且目前豐原區鐮村里民仍有不同意見,交通局將擔任本府窗口辦理後續事宜。林局長說,交通局已提出增設嘉仁交流道連絡道往北銜接豐原大道之建議,並已獲得國工局同意納入規劃,未來交通局將持續推動相關事宜。





至於東勢等山城地區進出國道四號臺中環線改善計畫部分,因為民眾對於穿越石岡市區修正方案仍有所疑慮,國工局目前正辦理工程綜合規劃程序中,將大甲溪北側與南側兩個不同方案重新檢討評估,未來將辦理說明會向民眾說明。





對於交通局的專案報告,議會則強調市府於辦理協調相關事宜時,一定要傾聽民意,顧及所有民眾的權益。





【台中市政府/發布日期:2011/07/25】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青年農民座談會 8月火速開放報名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年規劃13場「新進青年農民座談會」,自7月份以來,已在各改良場辦理4場座談會,希望透過與青年農民面對面問與答,了解新進青年農民的心聲及投入農業所面臨的困境,以規劃更符合其需求的農業政策,歡迎有興趣的青年農民踴躍報名參加討論。


 每場青年農民座談會將安排新進農民分享其從農的甘苦、租買農地與農業貸款等經驗。7月8日蘭陽分所座談會中邀請新進農民賴嬌燕分享從門外漢到成立有機農園的過程,除此之外,農糧署、農金局及各試驗改良場所人員,也會針對新進青年農民提出問題做出即時回應。

 座談會舉辦地點分別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茶葉改良場、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農業試驗所本場、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等,有意報名者請撥打報名專線(02)2301-6858轉314林小姐。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平板電腦初顯效應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那福忠

自一年多前蘋果的 iPad 上市,平板電腦的熱度直線上升,漸漸影響到我們日常的活動。根據 Forrester 研究機構對 iPad 持有人的研究報告,有三分之一的人減少報紙的閱讀,另有 8% 的人增加報紙的閱讀,大多數人讀報未有增減。在紙本書籍上,28% 的人減少閱讀,另有 11% 的人增加閱讀,其餘未變。在印刷版雜誌上,23% 的人減少閱讀,另有 9% 的人增加閱讀,其餘未變。紙本書報雜誌的閱讀雖各有增減,減少的顯然多過增加的,可以解釋為 iPad 所替代。

線上出版人協會 (OPA) 的最新報告說,美國網民有 12% 擁有或使用平板電腦,明年預估增加到 23%,在閱讀上平板電腦均優於其餘媒體,有 66% 的人說優於個人電腦閱讀,65% 的人說優於手機閱讀,58% 說優於印刷版報紙,57% 說優於紙本雜誌,54% 說優於電子紙閱讀器。

平板電腦正在轉變我們的生活形態,Harrison 集團與 Zinio 聯合做的研究報告,說現在有 28% 的消費者閱讀數位書籍與雜誌,2008 年僅有 10%。而有平板電腦的人比沒有的人多用 75% 的時間閱讀報紙,多用 25% 的時間閱讀書本。擁有電子紙閱讀器的人,也同樣的比沒有的人多用 50% 的時間閱讀報紙,多用 45% 的時間閱讀書本,凸顯電子書閱讀器對書本的適用性。



這些平板電腦與電子閱讀器持有人多用的時間,是從哪裡來的?報告說來自上網遊逛與看電視的減少,估算這些人看電視的時間,約減少四分之一。觀察家認為這是娛樂媒體的根基變化,也是給電視主管的一個警訊。



除了閱讀,對電腦的使用也受影響。有三成的人說有了 iPad 之後就減少桌上電腦的使用,另有一成多的人說反而增加桌上電腦的使用;至於筆記型電腦,有 26% 的 iPad 持有人說使用少了,有一成的人說增多了。至於遊戲機、手機、MP3、電視,減少的人比增加的人略為增多,或是相等。最有趣的是,電子紙閱讀器如 Kindle 的使用,非但不因為有了 iPad 減少 (11%),反而加倍 (22%),可見電子紙顯示閱讀還有市場。



以上來自各方的資料,未必一致,也未必精確,但不難看出平板電腦確有閱讀上的優勢,出版業者宜視為警訊。另一問題是出版內容如何在平板電腦展現,才能帶給讀 者最好的閱讀經驗,現在大家都在摸索,但為了搶先,把印刷版或既有的電子版複製到平板電腦應付,也不在少數,但其中也不乏精緻製作。這裡特別介紹有 226 年歷史的 Augusta Chronicle。







這家美國南方最老的報紙,今年五月 iPad 版上線, 初看之下雖然似印刷報紙的 PDF 版,但瀏覽之下卻發現有相當的特色,不失為有水準的製作。這份報紙可以選擇日期下載,除了今天的報紙,還可以下載最近一個月的報紙。下載之後每一全版佔一 頁畫面,用兩隻手指觸控畫面的放大縮小、四面移動,遠比 PC 畫面用滑鼠移動便捷得多。所以 PDF 仍有用在平板電腦上效益。



放大以後的字體,立即從模糊轉為十分清晰,不像有的雜誌從 PDF 版轉成 iPad 版,字體放大就不夠清晰。除了放大字體在原頁閱讀,還可以觸摸一篇文稿,這篇立即轉到新頁,以 2.5 吋行長的可讀字體,分三欄(橫式畫面)、或兩欄(橫式畫面)編排,讓閱讀更為輕鬆。



圖片處理最特別,觸摸一張圖片,立即在原頁中間另開一圖片視窗,顯示這張圖片。但顯示的不止這一張,凡與文稿內容相關所有的圖片,都「藏」在圖片視窗,都可 用手指左右撥動觀看,看完圖片手指一點,圖片視窗消失,回到原頁。這份報紙或許沒按著一般的 iPad App 另行設計,卻能讓讀者舒適閱讀。



平板電腦不過是一種工具,哪一種工具能讓出版業運用得法,帶給讀者便捷舒適的閱讀經驗,就是贏家。現在叫平板電腦,幾年以後還不知道會叫什麼。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1/07/25

0725蕨類繁殖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1/07/24

第四組基地-養護實習--2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要打字






 


一.日日春又名長春花,為夾竹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台灣周年可種植


風土適應性
日日春性喜溫暖,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忘溼熱,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易生疾病而瘁死.


4. 摘心:幼苗生長至3-4對真葉時可進行摘心,摘心的目的是使植株側芽萌發,使株型更對稱、豐滿。
5. 施肥:幼苗每周施用50至70ppm 的氮肥1至2次,在子葉未完全展開時,用15-0-15 的硝酸鈣和硝酸鉀噴施。真葉生長時把濃度加大到100至150ppm 。
6. 植株高度控制:主要目的在於,避免幼苗生長過於旺盛,首先是透過栽培環境、養分和水分,其次是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一般用1000至2500ppm的B9噴施。當幼苗已經形成1至2片成熟葉片時,根據氣候、品種和所希望的株形調整施用濃度。
7. 病蟲害:
 (1) 生理性危害:幼苗生長期間,過強的光照易使葉片向葉面出現卷縮呈杯狀,此時應適當遮陰20-30%。土壤pH值超過6.5,容易使植株無法正常吸收Fe及Mg,而出現幼葉葉脈白化或黃化現象,此時應降低pH值加以改善。具體方法為可于水中加入低濃度 H2SO4 ,並測試pH值,直到符合5.8-6.0的範圍。
 (2) 日日春疫病(真菌性病害)、日日春灰霉病(真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保持介質不積水、藥劑防治。


 


栽培環境:
1.溫度:日日春為相幫耐熱的花卉,在氣溫達35-37℃仍可正常生長,但當溫度低於15℃時,生長立即變得緩慢,溫度若低于10℃時會出現生長障礙,甚至發生寒害而死亡。因此在栽培過程中宜維持其生長溫度在 20-30℃。
2.光度:日日春隨著植株的生長,對光照需求變為全日照生長,雖然日日春在稍陰環境下仍能正常生長,但其開花數、開花大小卻不如全日照下生長的植株,而且花期較短。因此,保持良好的光照是相當的重要。
3.水分:日日春喜稍微乾燥的環境。在高溫多雨季節,時常因高溫高濕誘發疫病而使植株大量死亡,因此在栽培過程中應儘量保持葉面乾燥,並不要使栽培介質積水。


 


************************************



百日草
百日草(Zinnia elegans)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
生性強健,栽培管理容易。葉片為長卵形對生,基部抱莖,
全緣,全株具短粗毛,葉脈呈魚尾狀。花為頭狀花序單生
於莖頂,外圍為舌狀花,中央為管狀花,花期為6-11月,
花徑為2-15公分不等,可分為大花型及小花型,花瓣有單
瓣及重瓣。花色極為豐富,常見的有紅色、桃紅色、粉紅
色、橙色、黃色、白色….等。百日草用途極為廣泛,可
利用於切花、盆栽、花壇植物及景觀花卉。
百日草作為景觀花卉種植前須先行整地,可使土壤質
地較為疏鬆,種子發芽後生長較為快速。台灣全年都可用
種子播種栽培,每分地播種量約為1公斤,播種後4-5天可
發芽,種子不好光,需覆土。一般播種後1個月可開花,
小型花開花時株高約35-50公分,花徑為2.5-4公分;大型
花開花時,株高約55-75公分,花徑為5-7.5公分。花朵觀
賞期約為期1至1個半月。
日照充足有助於百日草開花,日照長短並與舌狀花與
管狀花的多寡有關;在日照下,舌狀花較多,而短日照時
管狀花變多。
百日草優點為近觀時,顏色非常鮮豔亮麗,尤其是大
花型的百日草,而且花謝翻耕後,掉落的種子會再發芽,
一個月後又開始開花。缺點是葉片較大,花朵比例相對較
不明顯,故遠觀時色彩亮度與效果不如黃波斯菊及大波斯
菊。


培養土以通氣良好之腐葉土或肥沃砂質壤土為佳,全日照及排水需良好。全株略呈直立性,莖高約四十至六十公分,枝莖分枝,植株高約15到100公分,全株披有長毛,其上著生對生的長橢圓形葉片,葉對生,呈長卵形,前端著生頭狀花,外圍是匙形的舌狀花,只有雌蕊。中心為管狀花,兼具雌蕊與雄蕊,有單瓣和重瓣兩種,花色繁多,果實細長、瘦小,一端有冠毛。花期夏天,但以台灣的氣候而言,南部地區全年都能栽植,故全年幾乎有花可賞。


 


百日草,性喜高溫,對低溫抵抗力弱,種子發芽適溫約在攝氏20-25度;播種後約在本葉4-5片時再定植。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為佳,並加入長效性的「好康多一號」做為基肥。「好康多」這種肥料的特色是施用一次就可維持三個月的穩定釋肥,所以比較省工省事,不需要常施肥。營養不足會使病害增加,花瓣層數及株高降低。在高溫乾燥時期要充分灌水,若以稻草覆土更佳。開花期間應加施含高磷的「花寶三號」,以促使花芽形成,促進開花並增豔花朵色澤。

病害防治方面,需嚴防白粉病,若不幸染病時可噴灑些許的「甲基多保淨」,劑量為於1公升水中加入1克之甲基多保淨混合稀釋,噴灑全株,必需注意葉面、葉背都要噴灑。

由於花朵壽命長,被命名為百日草,因花期長,可以長時間觀賞。 生長迅速的百日草,姿態優雅富變化,非常具有魅力,用途極為廣泛,除了是 插花的上等花材,也是一般花壇、庭園常用的草花。歐美國家幾乎家家戶戶栽 種百日草,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百日草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園藝品種,以前常用來做供桌上的花卉,近年來,品質大為提昇,普遍被種植在花圃,或作為切花的材料,花期自七月一直持續到十月,長達三個月之久。其中以矮性品種最適合種植於盆缽。播種後40~50天即可達成品出貨。冬季需加溫但不必電照或摘心。


 


**********************


 


松葉牡丹


 



 


 


栽培土不拘,排水良好即可,以接受全日照為佳,耐高溫,生性強健,栽培管理上無須費心,株多肉質,匍匐棋生,分枝多且密,形如松,花生枝端,晨開昏謝,但枝多花多,持續良久,花色豐富,主要花期為夏秋兩季,冬季不開花,植株須長修剪掉老枝條,可促植株內部通風,促發新芽,促進開花。適合花壇栽培。


 


松葉牡丹為好光性之植物,所以播種期以春天為宜:3-8月播種,5-11月即會開花;一般來說,松葉牡丹生性強健,耐熱且耐旱。枝條頂端著生數個花蕾,早期之品種,其花朵早上開花,午后即凋謝;近期則培育出全日開之品系,但花期很短,雖如此,全株仍可持續花開花謝,美不勝收。花型有重瓣、單瓣之分,栽培種則以重瓣花為主;花徑4-6公分,花色從白、杏、粉紅、桃、紫、橙、黃皆有,色彩繽紛,是極佳之花壇配色花材。

植株之生育溫度14-30℃,故夏天是生育之最佳季節。肥料施用方面,以緩釋性之好康多為優,因為「好康多」施用一次效果幾乎可持續全生長期,不但可減少施肥次數,亦省工省時,再加上其養分會依土溫與水溫而釋放,不受土壤酸鹼性或水份之多寡影響,所以非常適合忙碌的人們使用。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1/07/23

0722手工香皂製作DIY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學者:有機農業應採微汙染認證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2011-07-19 中國時報 【林金池/新北市報導】

 瘦肉精、塑化劑等一連串事件,引發國人對「食物認證」的質疑,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呼籲,國內有機農業發展迅速,政府應未雨綢繆,將有機農業高規格的「零汙染認證」,改為歐美「微汙染認證」,避免引發消費者恐慌,打擊剛萌芽的有機農業。



 郭華仁指出,有機一定不能夠用農藥,但這是否陳義過高?以聯合國的食品法典,開宗明義就點名,百分之百零汙染根本不可能,每個國家會因為國情不同,萬一被檢驗出一點點的殘毒,這難道就是不及格騙人嗎?例如日前新聞事件爆發,部分食物受到塑化劑微量汙染,但並不代表這些食物有問題。



 他建議有機農業的認證,應該參考國外方式,有些國家安全量為一ppm,就可以允許五%的微汙染量,將標準訂為○.○五ppm,這不僅符合標準,也能將微乎其微的汙染排除,對人體並沒有任何危害。



 因此,政府必須讓民眾了解,零汙染不代表零,安全量的五%才是兼顧現實的考量;假使某塊田地,因受到大雨狂瀉的上游土壤汙染,因此檢測出極微量的農藥,難道就因此銷毀農民一年的心血?



 郭華仁強調,有機農業已在台灣逐漸萌芽,政府除了應加速認證機制的建立,也應盡速立法補貼,讓更多農民進入有機農業領域,不僅可以全面提升農產價值,國人也會因為食用健康農作物,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一舉數得。



 新北市農業局農牧經營管理科長劉淑芬指出,有機認證必須經過三年追蹤輔導,更必須符合零汙染的高標準,雖然地方希望能放寬有機認證標準,但因權限在農委會,地方只能遵照中央指示辦理,目前新北市通過有機認證的農地約五十公頃,無論價格或品質都受到消費者肯定。



 她表示,以農業局開辦的「心希望農場」為例,目前雖未送請認證,但採取荷爾蒙防制法種植,不使用化肥改用有機肥等,作物大都符合有機無毒標準,未來將全面推廣有機農業,轉型為精緻農業。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1/07/22

捍衛土地正義 農民重返凱道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捍衛土地正義 農民重返凱道.


由 林梳雲 在 2011-07-19 16:52:33 所發布

相關分類:第109期 , 焦點探索 , 玉山周報

文/李鴻典 全台數千農民7 月16 日重返凱達格蘭大道,要求立即修正土徵條例,反對政商與農搶地、搶水,保障糧食自主安全;若政府沒有積極回應,他們明年還要再上凱道。
 
為了捍衛土地正義,呼籲政府對農地徵收政策修法改善,別再浮徵農地,以利保障農地與發展永續農業的主張。來自全台各地的數千名農民,7 月16 日再度重返凱達格蘭大道,發起「堅持土地正義、力抗搶水圈地」守夜活動,舉行「生命與正義晚會」,進行大樹腳論壇,討論農地徵收、糧食安全、水資源等議題,在捍衛農鄉聯盟與台灣農村陣線、農村武裝青年等團體邀集下,當天也有許多年輕族群一同與農民夜宿凱道。農民在凱道舉行「凱稻向陽」活動,曬稻穀、祭拜五穀神農大帝。
 
 
 去年7 月17 日因大埔徵地事件,來自大埔、相思寮、灣寶、二重埔、璞玉、土城等面臨土地徵收的農民,夜宿凱道要求「圈地惡法,立即停止」,並且在凱道上種滿了「凱稻」,要把被怪手鏟平的田「種回去」。由各大藝術學院學生搭建起的大樹,被命名為「土地正義永生樹」,象徵農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堅守土地正義的決心。
 
 政府提案遲 仍圈地搶水 在學者、農民自救會、農運團體1 年來積極奔走、努力下,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已經出爐。然而,相對於民間力量的努力,政府的表現卻是刻意推諉怠惰;兩個去年政府宣稱已圓滿解決的徵地個案,大埔與相思寮,目前都還有農民仍面臨迫遷的處境;行政院長吳敦義與內政部長江宜樺去年承諾要推動修法的土徵條例,至今尚未提出政院版的修正草案。
 
來自全台各地的數千名農民,7月16日再度重返凱達格蘭大道,發起「堅持土地正義、力抗搶水圈地」守夜活動。
 
 在土徵條例修法推延的同時,二重埔徵收案已經進入到細部計畫公開閱覽的程序,璞玉計畫也通過新竹縣都委會的審議,送至內政部都委會審查,各地徵收農地的進程不曾停止。
 
 今年除了農地徵收外,春天的一場大旱,凸顯政商聯手搶奪農業用水的危機。
從新竹比麟水庫的興建,到美濃水庫與吉洋人工湖的死灰復燃,乃至於中科四期違法調度濁水溪僅存的農業用水,新一輪政商向全民搶水的水資源大戰隱然成形。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及氣候異常加劇,導致糧價攀升,糧食危機是步步進逼,台灣政府卻仍在吞吃農水與農地,持續進行圈地搶水的滅農政策。
 
日前在一場「停止圈地掠奪,信守承諾立即修法」記者會上,多位農民代表與學者就目前仍有6 千多公頃特定農業區農地被徵收提出質疑,要求政府信守承諾,儘速提出官方版土地徵收條例草案修法,用制度解決圈地掠奪。
 
修法完成前 應停止徵收 竹南大埔自救會農民黃福記的女兒黃淑娥說,大家都以為大埔事件結束了,但是他父親才3 分多的農地,卻因為竹南科技園區開路,從中間切過去,取走1 分多的地,以致原來完整的土地變成兩塊畸零地,內政部原本開會同意合併處理成一塊方形地,但又開會推翻。農民都一直配合徵地,但是內政部都未告知推翻原決議的理由
 
,就把其中一小塊畸零地移至2、3 公里遠,而他父親已80 多歲,住處與農地離這麼遠,讓他父親難以耕種維生。
來自大埔的彭秀春說,她家歷經3 次開路徵地,現在只剩6 坪大供全家5 口居住,卻還要再徵地;但是他們家所在位置並不影響行車轉彎,於法可用「特殊截角」保留,卻硬是要徵收,讓他們擔心沒地方可住。
農民柯成福說,他與表妹共持有300 坪農地與房子,「為什麼我們不能持有自己的地與房子,一定要被徵收?」捍衛農鄉聯盟會長劉慶昌表示,近10 年有數萬公頃良田被徵收,農地一直在消失,「難道台灣的子孫未來不吃米?」政府去年承諾要修法,修法完成前就應該停止徵收,但各地徵收案都沒有停過,「難道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且內政部與農委會都在圖利財團,農委會在土地變更會議中只是背書單位,根本是消滅農地的委員會。 政
 
治大學地政系主任徐世榮表示,台灣可生產糧食的特定農業區約40 到50 萬公頃,每年休耕22 萬公頃,扣除後只剩18 萬公頃,但近10 年來徵收農地面積達數萬公頃,就連當下12 處農民自救會被徵的農地也達6,378 公頃。
政府說糧食自給率要從現在的32%提高至2020 年的40%,但是提高糧食自給率不是靠嘴巴講,農地一直流失,糧食自給率如何提高?而且現在台灣糧食自給率還遠低於日本的40%。
 
 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表示,農地徵收的公共利益要件、程序正義及補償都必須透過修法,從制度上解決,而不是透過官員一句話個案處理。至於內政部去年就承諾今年5 月會將官方版的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查,但是民間版本去年11 月就已經送立法院,目前也終於付委,卻還不見內政部版本出爐,呼籲內政部加速修法腳步。
 
 吳敦義欺農 年輕人覺醒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吳敦義日前接見農民代表時,口中5 度呢喃「媽的」,顯見吳敦義不在乎「農民、農業、農村」,只關注「發展、開發」;土地徵收是相當好用的工具,使農民成為受害者,才會引起這麼大的民怨,根據與會學者轉述,吳敦義甚至不滿地說「我用了95%的誠意和你們談,結果你們還是上街頭,是不是太沒有江湖道義了?」這種說法簡直「欺『農』太甚」。
 
 這次捍衛土地正義的行動,也引起年輕族群重視。 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自己的未來與台灣糧食安全、農業環境息息相關,不願意在自己未來的人生征戰當中沒有糧草,因此,錄製了一系列重返凱道「聆聽農民的聲音」的影片;這群年輕人在影片中說,「糧食是我們賴以維生的根本,可是政府做了什麼事情呢?胡亂的開發、盲目的徵收;都被拿去蓋沒有人要住的蚊子新市鎮,跟沒有人要用的蚊子工業區;他們的土地、他們的水都還是被搶走,他們的生存權沒有辦法被保障,流著眼淚跟官員訴說他們不願被徵收的心情。」「我不想搬、我不需要錢,錢對我來說並不意味著一切;
 
為什麼我們在追求我們人生的時候必須犧牲掉這價值呢?地圖上看得到人嗎?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人都用這種角度來觀察事情,才做得出這麼慘絕人寰的事情;如果你與我們有相同的期盼,我們一起聆聽農民的聲音,一起思考關於台灣的未來」,邀請其他年輕朋友一起上凱道,與農民站在一起追求人人幸福的權利。在網友熱烈轉貼下,引發極大共鳴。
 
來自台灣各大藝術學院學生,自發組成關懷農村的「美農小組」,當天在凱道搭建起3 公尺高的大樹,並命名為「土地正義永生樹」,象徵農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及堅守土地正義的決心。
 
農民3 大訴求為:立即修正土徵條例,反對政商與農搶地;要水資源分配正義,反對政商與農搶水;還我糧食自主安全,反對忽視台灣農業。
另外,農民將爆米香對準了總統府,用力爆出米香,代表農民怒氣,裡頭的竹北米和大雅麥,正是面臨徵收問題的土地所生產的。
 
 痛苦若未解 明年還要來 至於夜宿行動,雖遇雨水攪局,但群眾依舊在雨中高喊:「反圈地!反搶水!」農運團體和農民自救會代表則輪流上台,怒批政府「鴨霸」,動輒用區段徵收手段強制徵地,但過程不透明,讓良田變建地,灌溉水變工業用水,根本是「官逼民反」。
除了16 日晚上的論壇、樂團演出、夜宿活動外,17日早上還舉行「凱稻向陽」活動,農民在凱道曬稻穀、祭拜五穀神農大帝,並引電影「阿凡達」重要台詞高喊,「This is our land」(這是我們的土地)、「政府把骯髒的手拿開」,宣示捍衛土地正義、守護糧食安全、永續水資源;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則代表農民,宣讀「堅持土地正義、力抗搶水圈地」2011 全國農民重返凱道宣言。
 
農運團體說,土地的不正義,就是社會的不正義;農村的危機,就是全民的危機;呼籲政府重視農地保存,速修土地徵收條例,解決浮濫徵地問題。另外,面對媒體提問,明年是否重返凱道?農團表示,如果政府沒有懇切回應、不了解農民痛苦,「再上凱道是必然」。。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0721苔球花藝&組合盆栽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